再融资新规落地后,企业的增发热情显著提高。
根据wind数据统计,从2月14日晚再融资新规正式落地,二十余天的时间里,有125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再融资预案,拟募资金额2077亿元。剔除掉两家公开增发案例后,剩余上市公司定增目的包括项目融资、资产注入、补充流动资金、配套融资、集团公司整体上市、融资收购其他资产等。
其中,项目融资和补充流动资金企业最多,分别达到76家、38家,二者占比超过九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剔除掉收购资产的融资项目后,用于项目融资、补流和配套融资上市公司的合计118家,其中57家采用竞价发行,另外61家采用定价发行的方式,均详细披露了定增发行对象,更是不少企业启用了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方式。
再融资新规之下,战略投资者不仅可以享受八折锁价、18个月锁定期、不受减持新规等影响,还能自由选择定价基准日,即选择董事会决议公告日、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或发行期首日作为定价基准日。
但是记者梳理发现,当前发布的再融资预案中,不少企业对于战略投资者的定义非常模糊,部分企业并未在定增方案中明确说明发行对象是否符合“战略投资者”要求,但其发行定价、锁定期等规则均参照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方式;更有部分上市公司关联方、董监高、员工及员工持股计划纷纷以战略投资人身份入局,引发市场争议。
11家公司找“自家人”当战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整理发现,61家定价发行上市公司中,定价基准日均为董事会决议公告日,58家折价率为8折,2家折价率为9折。发行对象主要包括机构投资人、境内自然人、大股东及关联方、公司员工等。
在这一范围内,全部由大股东、大股东关联方全部认购的上市公司合计14家,有机构投资者参与认购的高达35家,机构投资人参与定增基本以战略投资人身份。境内自然人参与认购的上市公司合计30家,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境内自然人群体中,至少有11家的定增发行对象包含上市公司董监高或员工。
然而颇为蹊跷的是,在30家引入境内自然人作为定增发行对象的企业中,大多数都采用战略投资者认购方式,但其中有部分企业并未对发行对象是否符合战略投资人要求进行披露。
“监管部门会要求(公司)做补充披露的,必须要论述战略关系,就是说,这些认购对象,为什么会被作为战略投资者,需要说明的。”3月10日,前资深保荐代表人王骥跃受访指出。
较为典型的是聚灿光电,公司2月17日公布定增方案,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03亿元,聚灿光电确定了9名发行对象,其中包括7名境内自然人和两名法人。
中国管理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1-2018 www.glbkz.com. All Rights Reserved